人類的工作、生活、思維方式,都將因它而發(fā)生顛覆性改變
眼下,“3D”這個概念可謂在全球火得一塌糊涂。2月1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國《經濟學人》雜志封面文章,就介紹了3D領域又一前瞻性產品——3D打印機(3Dprinters),稱之為改變未來世界新的創(chuàng)造性科技。其封面照片上那把用3D打印機打印出來、可演奏美妙音樂的小提琴,更是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。
敢設計就敢制造
關于打印機,最早出現(xiàn)的是針式的,隨后是噴墨打印機,黑白和彩色激光打印機。這些東西都經歷了一個從推廣到普及的過程,才逐漸被大規(guī)模應用。但無論何種打印機,都只能打印平面文件,即輸出信息只能是2D的形式。
所謂3D打印機就是可以“打印”出真實物體的一種設備。之所以稱為“打印機”,是因為其參照了傳統(tǒng)打印機的技術原理——其“打印”過程是分層加工的,與噴墨打印十分相似。
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使用3D打印機成功“打印”出一支長笛
據《經濟學人》的文章介紹,3D打印機在其誕生后的前30年間,主要用于航天、醫(yī)療和汽車工業(yè)的模型制作。隨著其進一步走向成熟,目前3D打印機已開始被用于直接生產成型的產品。這種新的生產方式對每件產品進行單獨加工,而不是每一道工序使用一套模具,因而對產品的小修改不會增加額外成本。文章預測,在不久的將來,從鞋、眼鏡到廚房用具等各種產品上,這種大規(guī)模定制化(masscustomization)最終將超越傳統(tǒng)的規(guī);a方式(massproduction)(即注塑模型的生產方式)。未來,制造業(yè)將徹底擺脫集中式管理模式,人們將不再需要工廠,生產線和裝配線也會隨之消失。
根據3D打印機的原理,只要電腦能設計出產品,或是對原來的物體進行360度的掃描,打印機就能夠根據圖紙把它制作出來。如2010年9月網絡上出現(xiàn)的一個視頻,說的就是“日本3D打印機問世,立體物瞬間復制”。在視頻中,科技人員將石膏粉注入3D打印機,現(xiàn)場復制了一個哈密瓜,無論顏色、紋路、大小都和原來那個一模一樣。日本藝人在綜藝節(jié)目上還測試用3D打印機制造人臉模型,其相似程度也讓現(xiàn)場來賓驚呼連連。
3D打印機的出現(xiàn),讓從前科幻電影中出現(xiàn)的畫面真的成了現(xiàn)實。
全民在家里DIY
但目前,3D打印機造價十分昂貴,這給其進入家庭帶來了困難。2006年10月,美國康奈爾大學兩位科學家伊夫·梅侖(Evan Malone)、霍德·利普森(Hod Lipson)為此發(fā)起了一個專門研制低成本的家用3D打印機的項目。